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41章(1 / 2)

&esp;&esp;这思想很危险啊。

&esp;&esp;季汐摇头,说道:“刘备从一县尉升至州牧,用了二十四年。曹丞相二十岁举孝廉,位极人臣时已经四十二岁了。

&esp;&esp;孙权虽是与你我同辈,但他是继承父兄基业。

&esp;&esp;青州、幽州、徐州三地属于曹丞相的势力范围,若是起兵反曹,必然会延缓统一进程。

&esp;&esp;由曹魏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。

&esp;&esp;青州、幽州、徐州三地的百姓生活安定,你忍心让他们再度卷入战火当中?”

&esp;&esp;曹孟德奉天子以令不臣,反曹就是反汉。

&esp;&esp;荀爸爸一定会很失望。

&esp;&esp;王伯舆明白了季汐是想跟着曹丞相干,并不执意反对。

&esp;&esp;但该提醒的还是要提醒。

&esp;&esp;他说道:“赤壁之战之前,曹丞相不听贾诩的劝说执意南下,最终赤壁之战惨败,事后悔之晚矣。

&esp;&esp;最后拿定主意做主的人是曹丞相。

&esp;&esp;曹丞相肯听你的还好,若是不听你的,你当如何?你又能如何?”

&esp;&esp;王伯舆说完叹了口气。

&esp;&esp;就比如现在,县令不肯听他的,他也是无可奈何。

&esp;&esp;季汐陷入了沉思。

&esp;&esp;他想起了郭奉孝,郭奉孝料事如神,善于出险招,出奇招。

&esp;&esp;当年,很多人都不赞同征讨乌桓。

&esp;&esp;是郭奉孝力主曹孟德北征乌桓,但是路遇天灾人祸,若非曹孟德运气好就死在半路上了。

&esp;&esp;曹孟德对郭奉孝有一种迷之信任。

&esp;&esp;王伯舆说赤壁之战之前,曹孟德不听贾文和的劝说执意南下,最终赤壁之战惨败。

&esp;&esp;然而“东风不与周郎便,铜雀春深锁二乔。”

&esp;&esp;曹孟德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荆州,在军队士气高涨时顺势南下伐吴,至少有五分胜算。

&esp;&esp;统一天下的心太急,所以冒进。

&esp;&esp;曹孟德多年后想起这事,感叹:“若奉孝在,不使孤至此!”

&esp;&esp;可见若是郭奉孝相劝,必定会听。

&esp;&esp;季汐知道曹孟德是将他比作郭奉孝的,他应该也能继承这种迷之信任。

&esp;&esp;别人都劝不动的事情,他能劝动。

&esp;&esp;渭南之战时,曹孟德肯听他的建议就是很好的例证。

&esp;&esp;就算是劝不动……

&esp;&esp;季汐回复王伯舆:“曹丞相发布招贤令,广纳贤才,底下能人众多,便是不听我的,还有其他人。再说了,曹丞相自身的谋略就不低。”

&esp;&esp;不得不说,曹孟德本身就是个军事家。

&esp;&esp;季汐都这样说了,王伯舆没什么好说的了,顺着季汐的话道:“无论你做什么选择,我都支持。”

&esp;&esp;婶母毒杀他叔父并诬陷于他。

&esp;&esp;若不是季汐明察秋毫,他不光会一直被婶母蒙在鼓里,且免不了一顿牢狱之灾。

&esp;&esp;更主要的是,他和季汐投缘。

&esp;&esp;季汐有内政小能手王伯舆的协助,政绩考核十分优秀。

&esp;&esp;晋升就差最后一根稻草。

&esp;&esp;年末,各地的案卷卷宗都要汇总到廷尉,由廷尉审核。

&esp;&esp;尤其是人命大案。

&esp;&esp;廷尉是东汉末年的官名,为九卿之一,掌刑律的执行。

&esp;&esp;现任廷尉是曹孟德的人。

&esp;&esp;他知道丞相对曲城县令季汐极为看重,所以对曲城县交上来的卷宗特别上心。

&esp;&esp;丞相迫切的想将季汐调回朝廷。

&esp;&esp;现任廷尉在查看曲城县交上来的卷宗时,就像是想尽办法给学生送分的阅卷老师。

&esp;&esp;季汐没有让他失望。

&esp;&esp;他在看到王翁的妻子王氏的卷宗时,差点就拍桌狂欢了。

&esp;&esp;这可是人命大案。

&esp;&esp;季汐每一步都遵循律法,从头至尾将案件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